我們請求仁波切告訴我們,為什麼他這麼喜愛印度,以及我們應該去印度哪些地方朝聖。
這裡是仁波切的回答,以及印度這個至聖之地的精彩圖片匯集。
建議以全銀幕觀賞。
中文翻譯如下:
第一張圖片:
宗薩欽哲仁波切列出印度最重要的十五件事
我們請求仁波切告訴我們為什麼他這麼喜愛印度,以及我們應該去印度哪些地方朝聖。這裡是仁波切的回答及印度這個至聖之地的精彩圖片匯集。
請閱讀冬季會訊裡的故事和訊息,以更瞭解仁波切是如何透過欽哲基金會的護持,使印度產生改變。
第二張圖片:
仁波切喜愛印度的原因 #1:
因為印度給了我們佛陀,但他們似乎失去了佛陀。而我覺得我們可以把佛陀再帶回印度。
圖片:局部細節,掛軸畫,命尊繪,西元1325年,佛陀入滅涅槃,妙法寺收藏。
第三張圖片:
仁波切喜愛印度的原因 #2:
因為印度是佛法的根源,滋養這個源頭很重要。
科那爾克太陽神廟(Konark Sun Temple),奧里薩邦(Orissa)。
Wyatt Arnold 拍攝。
第四張圖片:
仁波切喜愛印度的原因 #3:
還有996尊佛會降生印度。
一所韓國寺廟中,成列的金身佛像靜靜地歡迎遊客的到訪。佛陀約2500年前誕生於印度,佛教信仰於西元372年由中國僧侶傳到朝鮮半島,因而使得佛法能留駐於日本。
圖片由 Alicia Pudsey 拍攝,取自她的網站 My Shot。
第五張圖片:
仁波切談及為何我們要關注印度:
「因為印度正以物質層面的發展,快速地撕裂自己。印度必須了解,他們的其中一個黃金時代,是當佛陀行走於這片土地時。」
第六張圖片:
仁波切喜愛印度的原因 #4:
因為印度十億人口當中,有許多人可能擁有能夠啟動渴望無二元分別的基因。
第七張圖片:
仁波切喜愛印度的原因 #5:
在印度,你可能會發現身處在充滿低種姓雙性人 (「海吉拉」hermaphrodites / hijras) 的地方,他們正要去加持一場重要的慶典。任何被視為不好的事情,都可能反轉過來變成最重要的事。
照片由 Jan moller Hansen 拍攝。
第八張圖片:
仁波切喜愛印度的原因 #6:
印度的牛隻可以在服裝店內打盹。
圖片來源: The World Effect。
第九張圖片:
仁波切喜愛印度的原因 #7:
南印度婆羅多舞蹈。
圖片:吉塔.倩準(Gita Chandran),婆羅多舞蹈大師,她在仁波切的新電影「Vara」中參與演出。
第十張圖片:
朝聖地點 #1:
菩提迦耶,佛陀成道之處。
正覺大佛塔,菩提迦耶。
照片由 黎不修 拍攝。
第十一張圖片:
朝聖地點 #2:
鹿野苑,佛陀首次說法之處。
第十二張圖片:
朝聖地點 #3:
拘尸那羅,佛陀涅槃之處。
照片由 黎不修 拍攝。
第十三張圖片:
朝聖地點 #4:
阿姜它和埃洛拉石窟(Ajanta Ellora Caves)。
這些石窟包含早期印度最大規模的壁畫遺跡。
照片由 wackywanderlust 提供。
第十四張圖片:
仁波切希望在印度看到的事情 #1:
「希望印度人對於龍樹菩薩的故事和哲學,能像他們對卡爾‧馬克思(Karl Marx) 一樣熟悉。」
第十五張圖片:
仁波切希望在印度看到的事情 #2:
希望印度的佛學研究不會像西方一樣,只是一種學術研究而已。(仁波切解釋道:「想像一下,一個澳洲人在不丹的大學裡學習「牛軛湖」(billabongs) 會是什麼情況,他們是學不到東西的。」)
澳洲原住民威拉祖利族人(Wiradjuri) 吉米‧克萊曼茲(Wiradjuri Jimmy Clements)(金‧比利)(King Billy) 1927 年在坎培拉的澳洲國會大廈開幕式上。
照片由 https://nationalunitygovernment.org/ 網站提供。
第十六張圖片:
仁波切希望在印度看到的事情 #3:
印度能夠保護他們擁有的佛教遺產;佛法的研究和修持能真正地在印度興盛。
照片由 黎不修 拍攝。
Totally agree on his points of view and agree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