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於蒙古首度舉辦的第一屆青年佛法夏令營,是由欽哲基金會 (贊助5,000美元) 和聖塔巴巴拉意識研究所 (贊助2,000美元),共同支持。 為期兩週的佛法營,提供20位大學生佛法教授與禪修課程,使得佛法在他們的城市生活中產生意義,且更親近。
自1990年開始的宗教自由與社會經濟變化,使得當代蒙古年輕人得以接觸到多樣性的生活選擇:民主化使蒙古人不但有機會學習與修持佛法,也可以更改信仰積極傳播的基督教。 佛法營讓參加者瞭解,佛法並非僅僅是屬於父祖輩的過時傳統。佛法十分現代,也和當今蒙古的生活息息相關。
佛法深植於蒙古的歷史與文化,但二十世紀的共產統治與宗教掃蕩,使得大部份的修持轉為地下化。在1930年代,有「蒙古史達林」之稱的獨裁者喬巴山 (Choibalsan) 強制破壞將近600座寺廟,以及無數的神聖經典與法物。在1920年代,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蒙古男性過著寺院的僧侶生活。但,之後政府殺害僧侶或者強迫還俗,只將剩下的少許人士集中安置在烏蘭巴托的甘丹寺 (Gandan Tegchinling Monastery)。
目前,甘丹寺是蒙古的佛教復興中心。四位甘丹寺的喇嘛 Ven. Munkhbaatar, Ven. Davapurev, Ven. Da Lama Byambajav, Ven. Lhagvadorj 和維斯納華勒斯博士 (Dr. Vesna Wallace) 於後杭愛省的Tsagaan Sum (「白廟」),共同帶領佛法營。此團隊立起兩頂傳統蒙古帳篷,讓參與學員可以在裡面修持、休息、煮食以及從事其他日常活動。在早上的課程,老師介紹如何生起菩提心、四無量心,以及自他相換法 (Tonglen)。晚間則為奢摩他禪修。Ven. Byambajavr 教導菩提道次第廣論 (Lam Rim),華勒斯博士和 Ven. Davapurev 講授如何將佛法原則應用在日常生活,包括佛法和環境保護以及科學研究的相關性。學生也學習如何做大禮拜,以蒙古語唱頌禮讚與祈願文 (使用蒙文而非藏文,乃因為大部分蒙古人不說藏文)。
在教授期間,學生也參訪兩座寺廟及聖地,進行遊戲和運動,一同修復僧侶所居寺廟的屋頂,在鄰近的河流與溫泉裡沐浴。同學和老師們都成為親近的朋友,大家也因佛法營的成功經驗而深受啟發與鼓舞。
在活動的第一週,一位蒙古國家電視台的記者實際參與並拍攝佛法營課程,並於最熱門的星期日早晨時段播出。一位蒙古法務部成員也在佛法營待了一週,深受感動,決心致力於蒙古的佛教復興。
學員回到城市後,對於佛法的興趣已在年輕的心靈中滋長。他們開始教導朋友如何實修,也著手協助寺廟事務。蒙古第三位階的喇嘛 Ven. Da Lama Byambajav 寫道:「一般而言,人們來到佛教的寺廟,只是為了祈願,或者隨喜僧侶的唱頌。但是佛法營改變了這種舊觀念,學生重新發現佛法及其珍貴之處。」
甘丹寺計畫在2012年舉辦兩期佛法營,一期是針對平常就參與寺院禪修課程的修持者,另外一期是針對為數較多的大學生。
寺廟團隊對於欽哲基金會與意識研究所表達最深的謝意:「願這個殊勝活動所累積的功德,成為協助與護持營隊者的喜樂之因;成為學員生起智慧與慈悲之因;成為聽聞並隨喜營隊者的快樂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