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工作方式

历史上,佛教的生存和发展绝大部分归功于君王和统治者的决心和支持,但时至今日则是仰赖个人的集体和创造性的努力。 钦哲基金会集中资金和精力,延续过去许多护法者的工作。 迄今为止,我们取得的所有成功都归功于我们众多的捐款者、工作人员、志愿者和支持者慷慨的付出。他们提供时间、精力、金钱、专业知识、实地作业、身心劳动以及许多其他形式的支持,这些都是对我们完成使命的宝贵贡献。

今天,我们必须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支持那些想要学习和修行佛法的人,钦哲基金会正是为此而成立。作为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传统术语是“护持者”——来护持佛陀这一持续不断的、鲜活的智慧传统。

宗萨钦哲仁波切

我们是一个捐赠者与受助者相互支持的积极僧团的一部分。我们祈愿下一代捐赠者与译者能够将此发扬光大,延续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从而造福后代。

Anne Benson, 阿育王奖助金受奖者

我们的工作流程

作为董事会主席,宗萨钦哲仁波切确认哪些领域需要关注和采取行动,并由此为钦哲基金会的工作设定方向。每年在我们的年度董事会会议上,我们都会查核当前实施的计划和推广活动的有效性。我们仔细审视世上哪些问题对佛教造成影响,并为来年设定优先事项。仁波切的思想领导力挑战其员工和志愿者,让他们从不同角度了解钦哲基金会的工作方式,并鼓励创造力、灵活性以及在需要时采纳新想法或改变路线的无畏精神。在全球志愿者、护持者和专家的合作帮助下,钦哲基金会致力于将仁波切的理念付诸实践。

我们的资助方式

钦哲基金会主要是一个提供资助的机构,找寻符合我们目标和使命的计划并提供支援。在确认或意识到我们所关注的领域后,我们会调查现时在这些领域有什么已在进行的计划,并尽最大努力填补我们注意到的任何空白。我们主要的愿望是提供支持和鼓励,以帮助可能因缺乏资源而陷入困境的现有计划。另一方面,假若我们无法找到满足特定需求的人才或计划,我们会考虑自己孵化计划。通过由团队成员和专家顾问组成的委员会,我们讨论与每个计划相关的最佳行动方案。当我们决定继续执行,我们会仔细考虑如何适当分配钦哲基金会的资源。

“佛教的‘福德’观”

人们普遍认为,“给予”这项行为不仅能使受者受益,还能给给予者带来满足感。 在佛教传统中,这份体认有更深远的意义。 除了满足感之外,善行还可以积累“福德”。福德是善行的无形产物,可在未来带来正面的经验。 福德对佛教修行者不可或缺,有助他们迅速证悟。因此,各种不同形式的“给予”在灵性道路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个视角

钦哲基金会使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视角,确立三个主题以指导我们努力保存和弘扬佛陀的智慧。

滋养源头——佛教要在世上兴盛,我们认为有必要确保传统佛教智慧源泉的长盛不衰,包括经典、教育和传统修行。我们大部分的工作包括支持那些受到现代化影响威胁而岌岌可危的佛教传统和活动。

培育未来——钦哲基金会的许多项目规模宏大,这意味着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有生之年将无法看到它们的完成。我们实施多个培训计划和设立基金,以确保多项活动的长远发展,

拥抱当下—— “拥抱当下”在佛陀关于智慧和悲心的教法中举足轻重,对钦哲基金会来说既是一种内在提醒,也是一指导原则。通过创造现实和虚拟空间与佛法和修行者进行互动,我们希望提供充足的契机,让殷切的佛教徒与我们一起学习成长。

运作原则

钦哲基金会以佛教智慧和价值为指导。我们的运作原则鼓励我们采用“三殊胜法”,这是一种允许任何活动做为通向证悟的技巧。 就我们在钦哲基金会的工作而言,这项技巧包括在每个计划的开始就设定一个积极的意图,让我们的工作带有意识,将其视为一种佛法修行,并将我们的努力和任何成功回向利益众生。

全球社区

本着不分教派主义的精神,我们支持来自所有佛教传统和传承的个人和计划,包括金刚乘、大乘和上座部。我们强调包容性、参与性、开放性、灵活性和耐心,欢迎经由团结全球多元文化并努力实现基金会目标,这一路上所来的刺激与挑战。我们非常重视我们的志愿者、支持者、护持者和被护持者,他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分享着他们保护弘扬佛陀智慧的愿望。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代表,但没有中央总部,是一个真正的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