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海教授

梵文佛教文学中厌恶的美学

印度佛教作者在分章长篇诗作、诗文间杂的体裁、戏剧、诗选集等梵文文学领域都作出了突出甚至是最早的贡献。但是,佛教学者有否参与梵文美学理论的发展?这个讲座将以厌恶的美学为例,讨论厌恶如何引发寂静味与英勇味,从而带来佛教梵文文学中两种重要的美学体验。我们将借助新护(Abhinavagupta)的理论来分析佛教文学中的美学。虽然印度佛教作者对于美学的评论较少,但是我们可以透过明藏印度佛教作者在分章长篇诗作、诗文间杂的体裁、戏剧、诗选集等梵文文学领域都作出了突出甚至是最早的贡献。但是,佛教学者有否参与梵文美学理论的发展?这个讲座将以厌恶的美学为例,讨论厌恶如何引发寂静味与英勇味,从而带来佛教梵文文学中两种重要的美学体验。我们将借助新护(Abhinavagupta)的理论来分析佛教文学中的美学。虽然印度佛教作者对于美学的评论较少,但是我们可以透过明藏(Vidyākara)的梵文诗选集《妙语宝库》(Subhāṣitaratnakoṣa)和萨迦班智达的藏文著作《智者入门》来了解印度佛教后期的学者如何思考美学。这两个文本甚至为我们展示构建佛教美学的一些初步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