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语言搜寻
选单
  • 我们是谁
  • 佛行事业
  • 我们的工作方式
  • 阅览室
  • 护持基金会
  • 申请资助

Who We Are

  • 我们是谁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
    • 钦哲团队
    • 年度报告
    • 钦哲坛城

What We Do

  • 佛行事业
    • 核心工作
      • 学术发展
      • 儿童教育
      • 护持传统佛学院
      • 护持修行者
      • 佛法教师培训
      • 佛典保存
      • 传统和遗产
      • 佛典翻译
    • 直属计划
      • 钦哲愿景计划
      • 圆满法藏·佛典汉译计划

How We Work

  • 我们的工作方式

Where We Work

  • 我们的足迹
    • 我们的地图

Additional

  • 阅览室
  • 活动
  • 奖学金与奖助金
  • 奖项
  • 护持基金会
  •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的行列

  • 阅览室
  • /
  • 古德曼佛学讲座
  • 阅览室
  • /
  • 古德曼佛学讲座
古德曼佛学讲座No. 26

李胜海教授

梵文佛教文学中厌恶的美学

2024年4 月20日
2024年4 月20日
作者为 maryann

抱歉, 你的浏览器并不支援HTML video

印度佛教作者在分章长篇诗作、诗文间杂的体裁、戏剧、诗选集等梵文文学领域都作出了突出甚至是最早的贡献。但是,佛教学者有否参与梵文美学理论的发展?这个讲座将以厌恶的美学为例,讨论厌恶如何引发寂静味与英勇味,从而带来佛教梵文文学中两种重要的美学体验。我们将借助新护(Abhinavagupta)的理论来分析佛教文学中的美学。虽然印度佛教作者对于美学的评论较少,但是我们可以透过明藏印度佛教作者在分章长篇诗作、诗文间杂的体裁、戏剧、诗选集等梵文文学领域都作出了突出甚至是最早的贡献。但是,佛教学者有否参与梵文美学理论的发展?这个讲座将以厌恶的美学为例,讨论厌恶如何引发寂静味与英勇味,从而带来佛教梵文文学中两种重要的美学体验。我们将借助新护(Abhinavagupta)的理论来分析佛教文学中的美学。虽然印度佛教作者对于美学的评论较少,但是我们可以透过明藏(Vidyākara)的梵文诗选集《妙语宝库》(Subhāṣitaratnakoṣa)和萨迦班智达的藏文著作《智者入门》来了解印度佛教后期的学者如何思考美学。这两个文本甚至为我们展示构建佛教美学的一些初步途径。

文章导航

系列的上一篇文章
  • 学术发展
  • 古德曼佛学讲座
No.25

乔治斯·T·荷祺雅教授

最早的藏传佛典经录
2024年2 月24日
作者为 maryann
本次讲座将借助最后一部吐蕃时期的藏译佛典经录《旁塘目录(dkar chag ’phang thang ma)》的内容,探讨最早的藏文大藏经的形成和内容。
阅读更多
系列的下一篇文章
  • 古德曼佛学讲座
No.27

赵东明

2024年8 月14日
作者为 maryann
本次讲座,主要在介绍中国隋唐时代的佛学里面,其中的两个主要佛教宗派的思想特色与要点,亦即:天台佛学与法相唯识佛学的要点与特色。
阅读更多

加入我们的行列

  • 印度钦哲基金会
  • 钦哲坛城
  • 联系我们
  • 护持基金会
  • 奖学金与奖助金

语言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Português
  • facebook
  • instagram
  • vimeo
  • youtube
  • linkedin
  • facebook
  • instagram
  • vimeo
  • youtube
  • linkedin
  • 私隐政策
  • COOKIE偏好设定
© 2025 Khyentse Foundation
Close Menu
关闭

选择语言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Português
关闭

选择语言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Português
  • 护持基金会
  • 申请资助
Close
欲了解更多, 请浏览我们的捐款页面。
Clos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