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恩·史密斯 與 藏傳佛教資源中心

一個和善的男人站在一群人的中心,他的右邊有一隻斑點狗。

自從1959年西藏時局變遷起,無數藏傳佛教文獻散佚各處。當有人問琴恩•史密斯 (E. Gene Smith) 他是如何獨力找回這麼多失散的文獻時,他總是簡短地回答:「我想大概是業力使然吧!」這並不是因為他拙於言辭,事實上他經常會說一些奇妙的故事,而是因為琴恩的心力完全聚焦在一件事上,那就是要完整保存西藏的宗教文獻。琴恩的看法是,這些文獻能夠被好好保存下來,也必須被保存下來,並且要讓世界上無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取得這些資料。

業力也許可以簡單地解釋琴恩是如何成為這龐大事業的掌舵人,但一窺他多采多姿的經歷,才知道那是一篇多麼令人動容的故事。

琴恩於1960年時到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學習藏文,部份原因是當時學習少數民族語言的美國學生可以免服軍役。當時尊貴的德松仁波切和其他八位上師在洛克菲勒基金會的贊助下,常駐西雅圖,琴恩也因此遇到了自己的這位上師。琴恩一開始是從學者的角度對佛法產生興趣,但上師善巧地引領他漸漸進入實修。1964年,琴恩28歲,在拿到博士學位之後,他遵循德松仁波切的建議,前往印度,尋求機會為協助西藏人重拾支離破碎的文化盡一份心力。

在印度時,琴恩追隨許多藏傳佛教大師,包括洛桑•倫拓格西 (Geshe Lobsang Lungtok) 、竹巴•圖塞仁波切 (Drukpa Thuksay Rinpoche) 、諾陽堪布 (Khenpo Noryang) ,以及頂果•欽哲仁波切。他在亞洲各地不停穿梭旅行,並於1968年受聘到美國國會圖書館駐新德里辦事處工作。當時美國政府正在推動一項食物援助方案,稱作《480號公法》,鼓勵開發中國家以當地貨幣購買美國剩餘的小麥和其他農產品,然後美國政府再將獲利注入利益該國的文化及科學計畫中。最近在紐約魯賓藝術博物館 (Rubin Museum of Art) 一場向琴恩表示敬意的慈善活動中,琴恩提到當年這筆經費的分配是多麼毫無章法時,他說︰「我們可以用那些錢購買任何東西,甚至想買割草機都可以。」

然而琴恩和他的同事非但沒有這麼做,反而拿出這筆經費來印製藏傳佛教文獻。這些涵蓋五大傳承的稀有重要典籍,是流亡者從西藏偷偷帶出來的,而琴恩早在亞洲旅行時就已確定這些文獻的珍貴性。這些木刻版與手抄本的經書大多已經受損且字跡模糊,他們將複印本送到美加等地包括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等20多所大學的圖書館中收藏,同時也提供這些典籍給藏族僧眾。據瞭解,《480號公法》這項方案總共取得約8000函典籍。大陸改革開放以後,有更多的佛教經典在中國出現,琴恩於是透過關係,買回這些經書。目前他是世界上收藏最多西藏文獻的專家。

對於那些從西藏偷偷帶出手抄本的流亡難民來說,琴恩以西方的價格為美國國會圖書館買下這些典籍,大大地改善了那些藏民的生活。對藏文出版社來說,營收利潤讓他們得到印製更多經書的經費。以此方式,琴恩的採購促使數百部作品得以印製,讓西藏的學者、修行者還有圖書館,能用負擔得起的費用獲得這些典籍。

琴恩的貢獻不止於複印及保存這些無價之寶 (許多經書都僅存孤本) ,並將之送回美國而已,他還將自己的筆記一併送回。他在每一部手抄本作註解,為努力想學習佛法的西方學者,提供了歷史、宗教與文化上的背景。多年來,琴恩在新德里的家就是學者活動中心。他家滿牆的書架上排放了幾千本藏文書籍,到訪的上師、學者、修行者有數百人,他能不費吹灰之力就從書堆中找到某本鮮為人知的書籍,大家都對他的這項本領讚歎不已。

1997年,琴恩從國會圖書館的工作崗位上退休;1999年12月,他和一群朋友在美國麻省劍橋市創立了「藏傳佛教資源中心」 (Tibetan Buddhist Resource Center, TBRC) ,目的是將他的一萬二千餘部典藏文獻數位化。在2002年的一次訪談中,琴恩談到TBRC時說:「我們努力的方向是盡量使學者、傳承持有者和翻譯者,能用最簡單的方法,取得這些文本。目前,作藏學研究可說是純靠運氣。」

自2002年起,TBRC辦公室遷到紐約的魯賓藝術博物館。目前的工作是擴大數位圖書館的規模,並將數位圖書館放在可攜式硬碟上,送到印度、西藏、尼泊爾、不丹等地的寺院。他們也正在建立百科全書式的資料庫,做為TBRC大量西藏文獻的導航庫。此外,TBRC也是一個藏學研究中心。

宗薩欽哲仁波切在過去欽哲基金會的一次會議中介紹琴恩時,特別強調琴恩是當代最重要的菩薩之一。仁波切說︰「他太偉大了!有了琴恩所建立的數字圖書館,從此不論是天災人禍、政治或經濟的災害,都無法再次摧毀這些珍貴的佛教典籍。」2007年夏天在溫哥華舉辦的《寶性論》課程中,與會聽眾自動起立為琴恩鼓掌喝采,如雷的掌聲不斷在禮堂中迴響,大家對琴恩所做的一切充分表達了感激之意。琴恩也一如往常地微笑著,謙遜地接受了眾人的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