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佛教護法的欽哲基金會
和宗薩欽哲仁波切進行的一系列對談
本篇摘自2006年5月10日,仁波切於台北舉行「欽哲基金會亞洲規劃會議」時所做的談話。
我相信我們正做著相當有意義的事,足以成為典範之事——尤其對藏人而言。我已從其他喇嘛與仁波切一些耳語之中,聽到他們開始理解這些所帶來的某種助益。當初開始之際,由於跳脫傳統,還曾引起某些疑慮。但我從未比此刻更加堅定,尤其在邵新明先生來到宗薩佛學院,針對捐贈所談的「魚池」理論一番話之後。
我們現正進行的,不僅為了短暫利益,而是真正能利益長久的事。不僅令少數人受惠,卻期盼能有更多、更多的人能因此受惠。我們現在所談的是數以萬計的人們。
從欽哲基金會的念頭萌芽迄今,其實並未太久 (基金會成立於2001年11月),當我看著基金會完成的這一切,真的令我感到非常高興。
我認為護持體系非常重要。即使佛陀仍在世時,當他托缽乞討之際,護持體系就已然存在。當佛陀行於道上,沿街托缽的時候,就已經保證了他將受到護持。無需為此憂慮。
在佛陀之後,佛法興盛傳佈世界各地,如中國、印度。佛教興盛的原因很多,強大的護持體系卻是主因之一,不論任何人,從國王到妓女,從商人到一般大眾,每個人都參與其中。
人們通常為了某種原因,而支持某件事。我們支持一件有益於自己,或能利益世界的事,不過動機與支持對象各不相同。而我們在此是因為我們都相信佛陀的法與道,能夠大大利益我們每個人以及這世界。因此,我們感到護持這樣的體系,是件非常重要的事。
至於實際護持的行動,有著各種不同的方式。當我們說到有關斷執、佈施及出離心的修持,其中之一的方法就是供養物品。目的是用來斷除執著及累積功德。還有另一種方式,我們稱之為護持。在累積功德、破除執著之際,還有著一個特定的計畫、特定的目標。
即使在佛陀時代,也有一位重要的護持者須達多長者。《金剛經》就是在他所供養的祈樹給孤獨園中所宣講的。當初這位商人須達多長者要求佛陀為他剃度的時候,佛陀拒絕了,並且告訴他:「你必須成為商人,你必須去護持那些僧眾。這是計畫。」
欽哲基金會正嘗試實踐這樣的護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