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王 赤松德贊

傳統的藏族唐卡畫,畫的是一位穿著長袍留著鬍子的君子。

赤松德贊王是第九世紀時,以在藏地建立佛教而著稱的西藏君主。西藏佛教徒均認為他是以智慧表徵的文殊師利菩薩之化身。在赤松德贊王的一生當中,對佛法在西藏的建立和興盛有著卓越不朽的貢獻。在談到法王頂果欽哲仁波切提及赤松德贊王時的情景,宗薩仁波切說:「他(頂果欽哲仁波切)很罕有地淚眼婆娑而言:『如果有人將這地球上每一座峽谷、每一處深淵、甚至是每一個洞穴,都用如須彌山一樣高的黃金去填平,也無法報答赤松德贊王的慈悲恩德於萬一。』」

赤松德贊王是西藏最常被提到、也是最受敬愛的「祖孫三王」中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第六、七世紀時的松贊干布王,他被視為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第三位則是赤熱巴堅(亦稱赤祖德贊),則視為是金剛手菩薩的化身。仁波切說:就是因為這三位國君,佛教才能如此深深根植於西藏。當西藏人提到這三位君王時,如果不是眼中充滿了淚水,至少也會不斷地點頭稱歎。此外,赤松德贊王和蓮花生大士、堪布寂護菩薩,共同被視為寧瑪派的創始人。

赤松德贊王的母親是來自玛香的昂琼(Lady Angchung)女士,他的父親是藏王赤德祖贊。僅13歲時,赤松德贊因父親辭世而繼任王位。他有三個妃子,在其就位期間,延續他父親維持和平與致力於邊境事務的施政方針。但是在他20歲的時候,對佛法的熱忱開始付諸行動。當時,因祖父松贊干布在西藏建立了包括大、小昭寺等108座寺廟,佛法在西藏已有了基礎。然而苯教勢力仍然非常強大。由於對佛法的熱愛,他不顧大臣們的反對,派遣了智童(Jnana Kumara)前往印度那瀾陀大學,迎請知名的大師寂護菩薩。當時的寂護菩薩已是齒搖髮落、垂垂老矣,但他仍然願意前往西藏教導國王,並為桑耶寺的預定地灑淨。但他自認沒有力量馴服藏人,所以建議國王到鄔迪亞那國尋訪蓮花生大士。

也同樣不顧大臣們的勸阻,赤松德贊王派遣了五位密使前往尋往這位瑜伽士。歷經無數的試鍊與阻礙,蓮花生大士好不容易到了西藏。然而蓮師與國王一開始會面的氣氛並不融洽。雖說赤松德贊王的功德很大,會想邀請蓮師入藏,但是他仍心存驕慢,認為蓮師應前來向他致意。但也就是在這第一次的會面,蓮師當場就調服了國王的傲慢,最後赤松德贊王也向蓮師感佩伏首。

結合了赤松德贊王的財富、權勢與影響力,蓮師的智慧與方便,他們和堪布寂護一同將西藏轉變成佛教國家。隨著桑耶寺的落成,大譯師毗盧遮那和一群印度班智達及譯師,自印度受邀入藏,將佛典翻譯成藏文。仁波切說︰¶
幾乎現在的每一部經典,都是因赤松德贊王的贊助而得來的。也是因為他,佛教才得以被確立且接受,佛法才得以傳佈與興盛。

在蓮師和堪布寂護回到印度後,赤松德贊王繼續師從毗盧遮那和南開寧波領受教法。他接受了所有的密續與儀軌,並經由修持獲致證悟。當他獲得了悟自己肉身即為本尊壇城的徵象後,據說他能周遊諸佛淨土。幸而有蓮師長壽灌頂的加持,赤松德贊王得享世壽69年。現人尊崇他為文殊師利菩薩之化身。

宗薩欽哲仁波切 寫於2005年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