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際佛教大學設立白玉–欽哲佛教文獻研究教席
近日,欽哲基金會與貝諾慈善佛法基金會(Yayasan Pema Norbu Vihara)攜手在泰國國際佛教大學(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的沙道校區共同資助設立了一個佛教研究教席。這個白玉–欽哲佛教文獻研究教席(Palyul-Khyentse Chair in Buddhist Textual Studies)將促進梵語佛法及其藏地傳播的持續研究和教學。貝諾慈善佛法基金會是藏傳佛教白玉傳承官方認證的馬來西亞中心,總部設在吉隆坡。
亞洲的佛學研究格局正在變化,特別是在東南亞,該地區有望成為發展完善的佛學研究中心。緣於此地深厚的佛教背景,這樣的發展自然被寄予厚望。
意義深遠的是,這是欽哲基金會在亞洲設立的第一個佛教研究教席。這反映出當地的重要現狀:在涵蓋佛教研究在內的廣大領域,亞洲的大學正在逐漸脫穎而出,遠渡重洋求學也不再是亞洲學生們的唯一選項。學術重點和研究方向類似的亞洲大學正在逐步構建學術網絡,亞洲內外的佛法社團,無論是寺院還是居士團體,都將從中獲益匪淺。
泰國國際佛教大學是一所不分宗派的佛教大學,它提供四種佛教主要語言的課程——梵語、巴利語、藏語、和古代漢語,並尤為注重梵語研究。因此,國際佛教大學的課程在體現當地悠久歷史文化遺產的同時,主要著重與現存所有佛教傳承有關的文獻和哲學傳統。新設立的教席將有助於落實擴充後的碩士學位課程。該課程是在德國漢堡大學的多傑旺秋教授的幫助下開發制訂的。
欽哲基金會由衷感謝貝諾慈善佛法基金會讓這個教席得以實現——在持續多年的慷慨護持中,貝諾慈善佛法基金會一直給予友善耐心的合作和助益良多的建議。此次教席的設立,尤其要歸功於已故的沈袞榮博士通過貝諾慈善佛法基金會提供的極為慷慨的供養。我們相信,憑借大家不斷努力,沈博士光大佛法的善行,亦將日新月盛,福德倍增!
“我會熱切地向包括三寶在內的如海皈依處反復祈請,祈願文獻研究過程中的所有努力都能專注而無有散亂,祈願這個項目順利進展並圓滿成功!”
——貝諾慈善佛法基金會指導上師 堪欽貝瑪謝饒(Ven. Khenchen Pema Sherab),2023年5月2日。
在仔細審視了數位候選人之後,瑪麗亞·瓦西里耶娃博士(Dr. Maria Vasylieva)獲委任此教席。瑪麗亞來自烏克蘭,擁有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的政治科學博士學位,並將在近期取得國際佛教大學佛教哲學博士學位。她目前在其專業領域所具備的藏文和梵文等不同語域的專業能力,加上她擁有的藏文口譯和翻譯經驗,使她成為此教席的理想人選。
“我們衷心感謝基金會的大力護持,就如此教席本身,向兩位不分宗派佛法大師——尊敬的貝諾法王和宗薩欽哲仁波切——的弘願致敬。同時,我們也對瑪麗亞這位令人尊敬的學者和教師致以誠摯謝意。這個珍貴的教席使我們有機會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新生代佛法學者,促進具深度的培訓。”
——國際佛教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馬蒂亞·薩爾維尼教授(Ajahn Mattia Salvini)
自2011年成為佛法翻譯以來,瑪麗亞在2013年即開始參與宗薩欽哲仁波切的教法在烏克蘭的翻譯工作。2013年至2019年,發願成為更優秀合格佛法譯者的瑪麗亞在尼泊爾自生智佛學院(Rangjung Yeshe Institute)繼續深造,在深入學習佛教哲學和藏學的同時,完成了艾蘇其亞(Esukhia)教育機構在印度達蘭薩拉舉辦的藏語深造課程。2019年畢業於自生智佛學院並獲得翻譯和文本口譯的碩士學位之後,瑪麗亞一直在自生智佛學院翻譯傳統佛教哲學課程,並教授翻譯方法。
過去的三年中,瑪麗亞在馬蒂亞·薩爾維尼教授的指導下於泰國國際佛教大學攻讀佛教哲學博士學位。她的主要學術領域是大乘經論,包括藏文敦煌遺書的研究,以及《勸誡王頌》(Suhṛllekha)之印藏註疏的研究和翻譯。在學術活動之外,瑪麗亞還致力於將佛法修持法本翻譯成烏克蘭語、為佛教大師在烏克蘭的教學活動擔任口譯,並擔任噶瑪巴法王和噶舉祈願大法會的口譯譯員。
瑪麗亞的佛教研究學術培訓歷程得到了欽哲基金會的全程資助,她在2015年至2019年獲得了欽哲基金會翻譯研究獎學金,並於2020年獲得博士研究獎學金。我們非常欣喜地見證了瑪麗亞不斷上進的學習步伐,相信她會在國際佛教大學繼續完善現有的專業知識,並成為與藏語世界溝通的橋梁。
“在投身大乘佛教學術研究的過程中,我試圖不斷地提醒自己:學術研究是局限的,而佛法無量無垠。因此,這種投入的目的不是將佛法限於狹隘的學術領域,而是要打破這些界限,擁抱比天空更廣大的佛法。”
——瑪麗亞·瓦西里耶娃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