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初,仁波切到訪南美巴西,在一個微風輕拂的日子,他在里約熱內盧的住所為我們朗讀小說《幽靈之家》。
「來人當中有車夫、商人、送牛奶的、送水的。後來,又悄悄地來了幾位市政府職員。一些貴夫人也順著牆根兒偷偷地溜來,盡量不讓別人認出。老奶奶負責接待顧客和收費,忙得一天到晚不得空閒。最後連廚房的活兒也顧不上了。晚飯只好吃老菜豆和榲桲甜食,全家人一個勁地抱怨。馬科斯把車庫收拾出來,掛上幾幅破舊的帷幔。這幾幅帷幔本來掛在客廳里,丟在那兒多少年沒人管,都成了塵封的破布條啦。馬科斯和克拉臘在車庫里接待顧客。兩個算卦者身穿杏黃色長袍,據馬科斯說,這是『智者的顏色』。老奶奶曾把袍子放在做米粉杏仁羹的鍋里,加上藏紅花揉成的粉末一塊兒用開水煮過。除了長袍外,馬科斯還在腦袋上圍了一塊頭巾,脖子上掛著埃及護身符。頭髮、鬍子留得長長的,比往常顯得更瘦削了。」
《幽靈之家》(1982年)
《幽靈之家》(西班牙文原名:La casa de los espíritus),是智利裔美國小說家伊莎貝爾·阿連德的處女作。它以30萬字的篇幅展現了一個拉丁美洲國家從上世紀初到1973年為止風雲變幻的歷史。以埃斯特萬•特魯埃瓦家族的興衰變化為中心線索講述了兩個家族四代人之間的恩怨糾葛,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在歷史大變遷中各個階級、階層人物的生活、思想狀況。拉丁美洲文學評論家把《幽靈之家》歸入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流派。把它譽為繼《百年孤獨》之後魔幻現實主義的又一部力作。該小說已被翻譯成20多種語言。(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