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 阿育王

一幅水彩画,描绘了一位戴着白色头巾、戴着珠宝和金箍耳环的印度贵族。

宗萨钦哲仁波切 撰

毋庸置疑的,佛教过去的昌盛,需归因于那些勇于超越物质生活,追求生命真义的追随者。但我们也不该忘记:它亦同时归功于那些了解这种追寻的价值,并给予护持的国家与人们。甚至有些伟大的国王和将领,他们暂时放下了自己平日的世俗野心,转而致力护持佛法。这正是钦哲基金会所希望追随的道路。

佛教曾历经许多黄金时期,如印度阿育王的孔雀王朝(公元前三世纪)、中国的唐朝(八世纪)、日本的天台宗时期(九世纪)、元朝忽必烈时期(十二世纪)等等。在这些时期,佛教深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正如同今日人们崇拜常春藤盟校的毕业生、好莱坞明星以及足球选手;当时社会大众则对于那些矢志出离的僧众极为尊崇,因为他们明白致力于追求证悟的重要性。

今日在少数仅存的一些地区,像是不丹、泰国,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人们对于追寻证悟者仍保有同等的尊崇。一个出家人可以决定进行九年闭关,而无须太过忧心。佛法弟子亦可轻易进入寺院或佛学院研习,不论他想要修习多久,都是被允许的。在这些地方,布施乃是生活中非常自然的一部分。佛教过去一直是以这种方式延续着。但除了以上少数诸例,现代社会已然丧失了这种习惯。

佛教已传至西方,并且日益昌盛,但护持灵性追求的体制仍极度缺乏。人们只有在购买了崭新的苹果计算机、出外渡假、扣除健身俱乐部的会员费之后,才会捐出口袋里剩下的零钱。相对的,许多西方弟子却发现要闭关和出家很困难,因为他们得持续不断地靠自己去解决物质上的需求,他们缺少像佛学院、寺院等可以轻易加入的求法之处。他们必须靠一己之力去寻求教法,甚至独自远赴尼泊尔或印度学习语言和经典,才能如愿。

若我们真心地想要延续佛教的传统,若我们真心地想将佛教在西方“建立”起来,我们就必须预先考虑到下一个世代。这意味着创建永续性组织来培育佛法修持,并让任何对佛法有兴趣的人都能如愿。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坐等美国或法国哪一天会变成一个佛教国家。在阿育王的时代,他兴建了许多佛殿与寺院,把佛陀的教导镌刻在岩石和柱子上,并派遣传法者远赴希腊、埃及等国家。他的亲生儿子,出家为僧,将佛教传至斯里兰卡;直到今日,佛教仍是斯里兰卡主要的宗教。因此,我们从小处着手,例如出版经典、在法国资助三年的闭关、为印度和不丹的七百多位出家僧众提供食宿。钦哲基金会的目的,就在于创造出一个能够护持人们持续研习并实修佛法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