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国王 吉美多杰旺秋

一个轮廓深刻的不丹男子的特写。

第八世纪时,莲花生大士将佛教带到不丹,并于往返西藏的途中,在此闭关禅修。至今,不丹这个国家仍视金刚乘为无上珍宝,有种与世界其它地方不同的特质。虽然不丹是个强国环伺的小国,却仍能维持自己的独立主权。不丹之所以未被邻近的中国、印度等强国吞噬,宗萨钦哲仁波切将此归功于不丹的第三任国王——吉美多杰旺秋,他亦被称为第三任“竹嘉波”(龙王)。

吉美多杰旺秋出生于一九二八年,承继父亲和祖父而成为不丹的第三任国王。在他的领导下,这个喜马拉雅山区的佛教王国从一个孤立的封建王国,转变为建设现代公共基础设施与保存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并重的国家。

不丹是一个小国。根据二00八年的统计,其面积只有约八百五十平方英哩,人口约七十万,地理位置介于印度北方和西藏南方之间。一九五二年,当吉美多杰旺秋继任王位时,西藏正处于政治动乱中。国王意识到自己所深爱的国家,虽拥有丰富的佛教文化,但仍孤立且封建,其独立性岌岌可危。因此,年仅二十四岁的吉美多杰旺秋,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他二十岁时就第一次心脏病发),开始了毕生确保不丹独立和维护不丹文化的志业。

 

吉美多杰旺秋国王非常地勤奋不倦。仁波切认识国王的内侍,他告诉仁波切,国王从来不就寝。二十二岁时,国王是家族中第一个到英国游历的人。他与大英博物馆的植物学家乔治‧雪立夫(George Sherriff)同住。除了不丹本国的宗卡语以外,他能够说英语和北印度语,并通晓国际政治和经济。由于他一直随侍父亲在侧,因此也学习了如何接待政治领导,并以优雅的风度接受礼待。

深具远见的国王知道不丹需要许多改革,才能让国家更强壮,较不易受攻击。他认为眼前迫切的现代化,无法在国家孤立和缺乏全国民众同心协力的情况下完成,所以他在继位后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成立了国民议会“措度”。这个国民代表大会由十位政府官员、十位寺院代表及一百一十位人民代表组成;“措度”给予人民发言权,让他们参与决策,并激发人民的政治意识和积极参与。

一九五八年,印度总理尼赫鲁与英迪拉·甘地访问不丹。这项参访启发了吉美多杰旺秋国王创立“五年计划”,该计划于一九六一年开始积极进行。这个计划以深思熟虑和井然有序的方式,成功地带领不丹进入二十世纪。他成立了“林业部门”,为保存不丹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他并废除奴隶制度和死刑,建立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档案馆,以及一座国家体育馆,同时创立了舞蹈、绘画、音乐、雕塑等学院。

由于国王预见未来不丹古老的佛教文化会受外来影响侵蚀,所以他在首都廷布正对国会之处,建造了一座巨大的佛像。他也委托制造了一万尊镀金的青铜佛像,并主持一百零八册《甘珠尔》和两百二十五册《丹珠尔》的出版,这些令人赞叹的经典是僧侣用黄金、青金石手写而成。

“吉美多杰旺秋国王尽力做了能做的一切。”仁波切说,“他有那么多的成就。竹巴噶举和宁玛传承之所以能够在不丹保存下来,完全是因为他。不丹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家,有瑜伽士和修行者受薪持咒,这也主要是归功于他。”

为了保障不丹的独立,国王知道不丹必须受到联合国的承认。若是成为联合国的一员,不丹就能够被国际社会承认,并能为正在发展的基础建设和社会方案获得财务支持。在印度政府的帮助下,不丹于一九七0年成为联合国的一员。

两年后,吉美多杰旺秋辞世,年仅四十四岁。他的儿子吉美辛格旺秋继位,更进一步地推展父亲的改革事业,在二00八年建立了选举制度。不丹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民主国家,而且仍然成功保留着古老文化和佛教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