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波切谈关于智慧、人工智能和拍电影

智慧必须是主导

一张五十年代风格的照片,一个戴着白色手套的女士驾驶一架灰色开蓬跑车,身旁坐着一个男乘客。男人身上有鲜粉红色标签 "慈悲"。女人身上有鲜黄色标签 "智慧"。车尾箱上有紫色标签 "道德"。影像含gif动态图以示动感

—— 仁波切对话香港大学的青年学子们 

智慧必须是主导

仁波切最近一直强调智慧在佛法修行中的重要性。仁波切作了一个比喻:智慧、慈悲和道德标准一起乘车。他说,理想上,智慧应该坐在主驾上(智慧应该是主导),慈悲则应该坐在副驾上,而道德标准应该坐在后座,或者说应该在车尾箱里。

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则往往相反:道德总是坐在主驾上,慈悲在副驾,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的,而智慧经常被遗忘在后座。“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时,很多事情都会出错”。

仁波切举《大方广佛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为例:主角善财童子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在家人,受文殊师利菩萨教导,善财童子开启了求道的历程。他一共参谒了五十三位善知识,向他们学习菩萨道。这五十三位老师重有二十位是女性,包括一位妓女,还有一位大师是一个六岁的男孩。“这些佛经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仁波切说,“大家必须好好发掘它们。”

仁波切引用公元八世纪一位伟大的印度僧人、哲学家、大学者——寂天菩萨所说的:“所有的佛法修行,如果缺乏智慧,就会像一个没有向导的盲人在沙漠中漫无目的地行走。

观看仁波切在2021年11月给予的《华严经》《入法界品》开示

以上是仁波切去年十一月份在香港大学一个120人的本科生班进行一次惊喜访问时,对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的回应。谈话内容包括对仁波切的电影《旅行者与魔术师》(2003)以及一般佛教问题的有趣讨论。香港大学的乔治斯·T·荷祺雅教授(Georgios T. Halkias)教授早前邀请仁波切会见他的“世界电影中的佛教观”班的学生。《旅行者与魔法师》是其中一部被选中给学生观看及讨论的电影。

“我是谁?”

关于人工智能,仁波切提出了一个问题让青年学生们思考:“我是谁?”仁波切说人工智能正在发生,它将创造出一个所谓的“无用”阶级。而作为一名佛教徒,仁波切认为佛教在此时与我们更为相关,因为“从物质主义者的角度来看,佛教是最‘无用’的东西”。他认为这些变化将会使人们“向内看”。现在人们总是因为工作、证书、学位、保险等等而分心散乱,而所有的这些将会很快变得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将第一次问自己,我们到底是谁。”

拍电影

仁波切也表达了自己能够与一群年轻有活力的学生在一起交流的喜悦。关于拍摄电影,仁波切说:“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导演。我有其他的工作,但我对拍电影有热情和兴趣,因为电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媒介——尽管我不知道这种力量会持续多长时间——因为现在我们观看电影的方式正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奈飞(Netflix)等的兴起而改变。”

“我开始尝试电影拍摄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发愿要拍一部关于佛陀一生的电影。我已经花了很长很长时间去准备这个故事。但是对于任何大众偶像人物,如果你想要拍一部关于他们的电影,都是非常困难的。假如有一天我拍了这部关于佛陀一生的电影,我想有一半的佛教徒会对我不满意。他们会说:‘你拍出来的佛陀太高、太矮或太瘦了’,诸如此类。但与此同时,我仍希望能从自己有限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展现佛陀。”

护持香港大学的学术研究

钦哲基金会过去七年来一直资助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以及乔治斯·T·荷祺雅教授的工作,目前正就新一轮的资助开展讨论。香港大学也是最早开始与钦哲基金会合作颁发杰出佛学研习奖项的大学之一。自2011年开始,每年有一至两位学业优秀的佛学研究生获颁该奖项,其中包括来自香港本地的学生、外国留学生以及出家众。详情请参阅钦哲基金会历年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