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达多给孤独长者

一幅画中,两个人面对面交谈,几个人在地上撒金币。

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布施是很普遍的事,但其中有一位施主,他的善行超越他人。由于他的无私与慷慨布施,人们便尊称这位成功的婆罗门商人须达多(Sudatta)为“给孤独”(Anathapindika),他是举世无比的施主。

须达多和妻子富那罗伽那(Punnalakkhana),以及三个孩子住在舍卫国。舍卫国是佛陀成道的时候,恒河平原上最大的城市。有一次,须达多例行到王舍城洽商时,接触到释迦牟尼佛的教法。闻法后,他立即认为佛陀就是自己的导师。他顶礼佛足,接着以我们普通人或能理解的笨拙方式,请问世尊是否睡得安稳,世尊慈愍回答:

婆罗门涅槃 是则常安乐

爱欲所不染 解脱永无余

断一切希望 调伏心炽燃

心得寂止息 止息安稳眠

此时须达多立刻生起了虔敬心,但心里也同时受到难以抉择的折磨:他是否也该出家?斩断所有执着,放弃世俗生活,跟着佛陀修行?那他对事业的责任,以及对家人的爱,又该怎么办呢?他就此事向佛陀求教,佛陀表示,须达多应该继续维持在家人与商人的身份,但是要放下对世法的执着,虽然维持着以往的生活,但要如法而行。

须达多邀请佛陀到舍卫国,并且开始找寻合适的地方兴建佛寺。当地最优美的地方,是舍卫国波斯匿王的儿子,祇陀太子(Prince Jeta),所拥有的一座林园。祇陀太子想考验须达多,便说:“只要能将整片林园用金币铺满,我就同意把林园卖给你。”满怀着虔心、耐心和决心,须达多做到了太子的要求,并且无私地将新建的林园以太子之名命名,称为“祇园精舍”(Jetavana Vihara)。他进而为佛陀和所有弟子们兴建了一个庄严的道场,其中包括七层的宫殿、庙宇、禅堂、苍翠繁茂的花园、莲花池和步道。其后的二十五年,佛陀和弟子在雨季时都会聚集在舍卫国。正是在这里,佛陀向弟子们教导了三藏十二部经;祇园亦是最早僧团戒律颁布之处,以及佛陀讲授《金刚经》之处。

当佛陀住在祇园的时候,须达多和其他弟子每天都会到精舍去,但他从未因为自己是最大的功德主,而期望佛陀给予自己特殊的待遇。他总是默默地供养僧伽食物、衣钵、医药,并将布施的行为扩及村民。他毫无疑问地接受佛陀教法;谈到某些主题时,佛陀亦会鼓励须达多从世间法的角度来讨论,并且运用这些例子做为传法的一种方式。佛陀给予须达多许多有关财富和布施的重要教法。佛陀说一家之主有四种乐︰拥有权之乐、分享财富之乐、无债之乐、以及无过失之乐。

佛陀说在家居士是可以祈求长寿、美貌、快乐、名声、投生天界,但这一切并非仅靠祈祷或受戒就能够达到。佛陀解释说,只有对三宝有完全的信心,圆满了善行、布施与智慧,才能真正带来这些珍贵的奖励。

透过佛陀的加持与教导,以及须达多自己的善业与福德,须达多证得初地,并以给孤独长者之名而闻名。从不传法或企图吸引众人目光的他,却仍影响了身边所有的人。他的奉献与生命榜样鼓舞了无数学子立志追随佛法。他圆寂时,有阿难及舍利弗守护其侧,并投生至兜率天。

宗萨钦哲仁波切 写于2004年春季

今年藏历新年期间(2004年2月),宗萨钦哲仁波切带领一群朋友及弟子前往舍卫国朝圣。虽然雄伟的宫殿已因岁月侵蚀而倾圮,美丽的阿难陀菩提树却依然矗立在祇园中。据说这棵圣树的树苖,是由摩诃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取自斯里兰卡阿奴拉达布拉古城中的菩提树;而古城中这棵树的树苖,则是来自菩提迦耶,佛陀成道处的那棵菩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