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國王 吉美多吉旺秋
第八世紀時,蓮花生大士將佛教帶到不丹,並於往返西藏的途中,在此閉關禪修。至今,不丹這個國家仍視金剛乘為無上珍寶,有種與世界其它地方不同的特質。雖然不丹是個強國環伺的小國,卻仍能維持自己的獨立主權。不丹之所以未被鄰近的中國、印度等強國吞噬,宗薩欽哲仁波切將此歸功於不丹的第三任國王——吉美多傑旺秋,他亦被稱為第三任「竹嘉波」(龍王)。
吉美多傑旺秋出生於一九二八年,承繼父親和祖父而成為不丹的第三任國王。在他的領導下,這個喜馬拉雅山區的佛教王國從一個孤立的封建王國,轉變為建設現代公共基礎設施與保存自然環境和文化遺產並重的國家。
不丹是一個小國。根據二00八年的統計,其面積只有約八百五十平方英哩,人口約七十萬,地理位置介於印度北方和西藏南方之間。一九五二年,當吉美多傑旺秋繼任王位時,西藏正處於政治動亂中。國王意識到自己所深愛的國家,雖擁有豐富的佛教文化,但仍孤立且封建,其獨立性岌岌可危。因此,年僅二十四歲的吉美多傑旺秋,在健康狀況不佳的情況下(他二十歲時就第一次心臟病發),開始了畢生確保不丹獨立和維護不丹文化的志業。
吉美多傑旺秋國王非常地勤奮不倦。仁波切認識國王的內侍,他告訴仁波切,國王從來不就寢。二十二歲時,國王是家族中第一個到英國遊歷的人。他與大英博物館的植物學家喬治‧雪立夫(George Sherriff)同住。除了不丹本國的宗卡語以外,他能夠說英語和北印度語,並通曉國際政治和經濟。由於他一直隨侍父親在側,因此也學習了如何接待政治領導,並以優雅的風度接受禮待。
深具遠見的國王知道不丹需要許多改革,才能讓國家更強壯,較不易受攻擊。他認為眼前迫切的現代化,無法在國家孤立和缺乏全國民眾同心協力的情況下完成,所以他在繼位後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成立了國民議會「措度」。這個國民代表大會由十位政府官員、十位寺院代表及一百一十位人民代表組成;「措度」給予人民發言權,讓他們參與決策,並激發人民的政治意識和積極參與。
一九五八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與英迪拉·甘地訪問不丹。這項參訪啓發了吉美多傑旺秋國王創立「五年計劃」,該計劃於一九六一年開始積極進行。這個計劃以深思熟慮和井然有序的方式,成功地帶領不丹進入二十世紀。他成立了「林業部門」,為保存不丹豐富的森林資源和其它自然資源,邁出了重要的第一步。他並廢除奴隸制度和死刑,建立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國家檔案館,以及一座國家體育館,同時創立了舞蹈、繪畫、音樂、雕塑等學院。
由於國王預見未來不丹古老的佛教文化會受外來影響侵蝕,所以他在首都廷布正對國會之處,建造了一座巨大的佛像。他也委託製造了一萬尊鍍金的青銅佛像,並主持一百零八冊《甘珠爾》和兩百二十五冊《丹珠爾》的出版,這些令人贊嘆的經典是僧侶用黃金、青金石手寫而成。
「吉美多傑旺秋國王盡力做了能做的一切。」仁波切說,「他有那麼多的成就。竹巴噶舉和寧瑪傳承之所以能夠在不丹保存下來,完全是因為他。不丹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家,有瑜伽士和修行者受薪持咒,這也主要是歸功於他。」
為了保障不丹的獨立,國王知道不丹必須受到聯合國的承認。若是成為聯合國的一員,不丹就能夠被國際社會承認,並能為正在發展的基礎建設和社會方案獲得財務支持。在印度政府的幫助下,不丹於一九七0年成為聯合國的一員。
兩年後,吉美多傑旺秋辭世,年僅四十四歲。他的兒子吉美辛格旺秋繼位,更進一步地推展父親的改革事業,在二00八年建立了選舉制度。不丹因此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民主國家,而且仍然成功保留著古老文化和佛教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