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語言搜尋
選單
  • 我們是誰
  • 佛行事業
  • 我們的工作方式
  • 閱覽室
  • 護持基金會
  • 申請資助

Who We Are

  • 我們是誰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 欽哲團隊
    • 年度報告
    • 欽哲壇城

What We Do

  • 佛行事業
    • 核心工作
      • 學術發展
      • 兒童教育
      • 護持傳統佛學院
      • 護持修行者
      • 佛法教師培訓
      • 佛典保存
      • 傳統和遺產
      • 佛典翻譯
    • 直屬計畫
      • 欽哲願景計畫
      • 圓滿法藏·佛典漢譯計畫

How We Work

  • 我們的工作方式

Where We Work

  • 我們的足跡
    • 我們的地圖

Additional

  • 閱覽室
  • 活动
  • 奬學金與奬助金
  • 奬項
  • 護持基金會
  • 聯繫我們

加入我們的行列

  • 閱覽室
  • /
  • 智慧之語
  • 閱覽室
  • /
  • 智慧之語
智慧之語No. 9

仁波切談關於智慧、人工智能和拍電影

智慧必須是主導

2022年4 月7日
2022年4 月7日
作者為 maryann

仁波切對話香港大學的青年學子們

一張五十年代風格的照片,一個戴著白色手套的女士駕駛一架灰色開蓬跑車,身旁坐著一個男乘客。男人身上有鮮粉紅色標籤 "慈悲"。 女人身上有鮮黃色標籤 "智慧"。車尾箱上有紫色標籤 "道德"。 影像含gif動態圖以示動感

仁波切對話香港大學的青年學子們

–仁波切對話香港大學的青年學子們

仁波切最近一直強調智慧在佛法修行中的重要性。仁波切作了一個比喻:智慧、慈悲和道德標準一起乘車。他說,理想上,智慧應該坐在主駕上(智慧應該是主導),慈悲則應該坐在副駕上,而道德標準應該坐在後座,或者說應該在車尾箱裡。

在現實生活中,情況則往往相反:道德總是坐在主駕上,慈悲在副駕,而且大多數時候都是沈默的,而智慧經常被遺忘在後座。「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時,很多事情都會出錯」。

仁波切舉《大方廣佛華嚴經》最後一品《入法界品》為例:主角善財童子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在家人,受文殊師利菩薩教導,善財童子開啓了求道的歷程。他一共參謁了五十三位善知識,向他們學習菩薩道。這五十三位老師重有二十位是女性,包括一位妓女,還有一位大師是一個六歲的男孩。「這些佛經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參考」,仁波切說,「大家必須好好發掘它們。」 

仁波切引用公元八世紀一位偉大的印度僧人、哲學家、大學者——寂天菩薩所說的:「所有的佛法修行,如果缺乏智慧,就會像一個沒有嚮導的盲人在沙漠中漫無目的地行走。」

觀看仁波切在2021年11月給予的《華嚴經》《入法界品》開示。 

以上是仁波切去年十一月份在香港大學一個120人的本科生班進行一次驚喜訪問時,對他們提出的一些問題的回應。談話內容包括對仁波切的電影《旅行者與魔術師》(2003)以及一般佛教問題的有趣討論。香港大學的喬治斯·T·荷祺雅教授(Georgios T. Halkias)早前邀請仁波切會見他的「世界電影中的佛教觀」班的學生。《旅行者與魔法師》是其中一部被選中給學生觀看及討論的電影。

仁波切戴著無線咪和透明口罩。他穿著一件紅色T恤和紅色背心,他微微揚起眼眉,以致額頭現起縐紋。

「我是誰?」

關於人工智能,仁波切提出了一個問題讓青年學生們思考:「我是誰?」仁波切說人工智能正在發生,它將創造出一個所謂的「無用」階級。而作為一名佛教徒,仁波切認為佛教在此時與我們更為相關,因為「從物質主義者的角度來看,佛教是最‘無用’的東西」。他認為這些變化將會使人們「向內看」。現在人們總是因為工作、證書、學位、保險等等而分心散亂,而所有的這些將會很快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我們將第一次問自己,我們到底是誰。」

拍電影

仁波切也表達了自己能夠與一群年輕有活力的學生在一起交流的喜悅。關於拍攝電影,仁波切說:「我不是一個專業的導演。我有其他的工作,但我對拍電影有熱情和興趣,因為電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媒介——儘管我不知道這種力量會持續多長時間——因為現在我們觀看電影的方式正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奈飛(Netflix)等的興起而改變。」

「我開始嘗試電影拍攝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發願要拍一部關於佛陀一生的電影。我已經花了很長很長時間去準備這個故事。但是對於任何大眾偶像人物,如果你想要拍一部關於他們的電影,都是非常困難的。假如有一天我拍了這部關於佛陀一生的電影,我想有一半的佛教徒會對我不滿意。他們會說:‘你拍出來的佛陀太高、太矮或太瘦了’,諸如此類。但與此同時,我仍希望能從自己有限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展現佛陀。」

護持香港大學的學術研究

欽哲基金會過去七年來一直資助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以及喬治奧斯·T·哈爾基亞斯教授的工作,目前正就新一輪的資助開展討論。香港大學也是最早開始與欽哲基金會合作頒發傑出佛學研習獎項的大學之一。自2011年開始,每年有一至兩位學業優秀的佛學研究生獲頒該獎項,其中包括來自香港本地的學生、外國留學生以及出家眾。詳情請參閱欽哲基金會歷年年報。

「我是誰?」

關於人工智能,仁波切提出了一個問題讓青年學生們思考:「我是誰?」仁波切說人工智能正在發生,它將創造出一個所謂的「無用」階級。而作為一名佛教徒,仁波切認為佛教在此時與我們更為相關,因為「從物質主義者的角度來看,佛教是最‘無用’的東西」。他認為這些變化將會使人們「向內看」。現在人們總是因為工作、證書、學位、保險等等而分心散亂,而所有的這些將會很快變得毫無意義。所以,「我們將第一次問自己,我們到底是誰。」

拍電影

仁波切也表達了自己能夠與一群年輕有活力的學生在一起交流的喜悅。關於拍攝電影,仁波切說:「我不是一個專業的導演。我有其他的工作,但我對拍電影有熱情和興趣,因為電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媒介——儘管我不知道這種力量會持續多長時間——因為現在我們觀看電影的方式正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奈飛(Netflix)等的興起而改變。」
「我開始嘗試電影拍攝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發願要拍一部關於佛陀一生的電影。我已經花了很長很長時間去準備這個故事。但是對於任何大眾偶像人物,如果你想要拍一部關於他們的電影,都是非常困難的。假如有一天我拍了這部關於佛陀一生 的電影,我想有一半的佛教徒會對我不滿意。他們會說:‘你拍出來的佛陀太高、太矮或太瘦了’,諸如此類。但與此同時,我仍希望能從自己有限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展現佛陀。」

護持香港大學的學術研究

欽哲基金會過去七年來一直資助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a以及喬治斯·T·荷祺雅教授的工作,目前正就新一輪的資助開展討論。香港大學也是最早開始與欽哲基金會合作頒發傑出佛學研習獎項的大學之一。自2011年開始,每年有一至兩位學業優秀的佛學研究生獲頒該獎項,其中包括來自香港本地的學生、外國留學生以及出家眾。詳情請參閱欽哲基金會歷年年報。

文章導航

系列的上一篇文章
一朵明亮的粉紅色花朵的特寫,綠色背景模糊,中心粉紅色較深。
  • 護持修行者
  • 智慧之語
No.8

仁波切談傳播喜悅的佛法

2021年10 月20日
作者為 maryann
依照佛法,精進的定義是Tsön gang ge la trowa’o(བརྩོན་གང་དགེ་ལ་སྤྲོ་བའོ།)「樂於修持善法。」—— 修法之樂、進入佛法的喜悅。 我認為我們這一代的功德主和老師們,有責任為下一代帶來快樂。
閱讀更多
系列的下一篇文章
印度比爾鹿野學苑的佛殿,一些表演者一起在前廊下的舞台上展示。仁波切坐在幾排觀眾的中央,就在薩拉斯瓦蒂雕像的後面,拿著手機,好像在給表演拍照或錄像。
  • 護持修行者
  • 智慧之語
No.10

仁波切談禮敬般若佛母和聖救度母

2022年7 月14日
作者為 maryann
仁波切巧妙地將聖救度母與諸佛之母——般若佛母聯繫起來,並給予了《現觀莊嚴論》(Abhisamayalankara)中一首著名偈頌的簡短教法。據傳,《現觀莊嚴論》由未來佛彌勒菩薩所造。
閱讀更多

加入我們的行列

  • 印度欽哲基金會
  • 欽哲壇城
  • 聯繫我們
  • 護持基金會
  • 奬學金與奬助金

語言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Português
  • facebook
  • instagram
  • vimeo
  • youtube
  • linkedin
  • facebook
  • instagram
  • vimeo
  • youtube
  • linkedin
  • 私隱政策
  • COOKIE偏好設定
© 2025 Khyentse Foundation
Close Menu
關閉

選擇語言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Português
關閉

選擇語言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Português
  • 護持基金會
  • 申請資助
Close
欲了解更多 請瀏覽我們的捐款頁面。
Close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