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本讲座将围绕吴疆教授的专著《禅悟与僧诤》展开,探讨17世纪中国禅宗传统的复杂发展和重构过程。在晚明至清初这一宗教与思想活跃的时代,禅宗经历了重大的思想争论和宗派分裂,尤其是在法脉传承和宗旨理解上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通过还原和重构这一被遗忘的传统,本讲座为我们揭示了17世纪中国禅宗的丰富张力、思想交涉与内在矛盾,使我们重新认识禅宗在明清之际的历史与思想意义。讲座将介绍17世纪中国佛教的背景,重点关注晚明时期佛教社群的发展、文人对禅宗的影响,以及临济、曹洞两大宗派的传播与重塑。同时,讲座将聚焦禅宗内部关于“悟”的争论,尤其是密云圆悟与汉月法藏的激烈对立,以及雍正皇帝在这场争论中的政治与宗教角色。这场关于“悟”的论争,既反映了不同禅宗祖师对修行和觉悟的理解差异,也揭示出明清之际佛教权威和宗派关系的微妙变化。本讲座还将探讨法脉之争中的核心事件之一,即“两道悟”之争:天皇道悟与天王道悟的分歧。此争论不仅在晚明至清初的禅宗圈中引发持久争执,还远播日本,对东亚佛教产生深远影响。
时间:12月14日,星期六,中原时间上午10点
- This event has pa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