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佛陀智慧融入家庭

向中道學校的家長介紹佛法

欽哲基金會近年來開展和設立了若干兒童教育計畫和學校,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其在此領域的影響力,我們特辟“菩提種子”通訊專欄,邀請這些教育計畫和學校的代表來介紹他們的運作和體驗,並特別對應於宗薩欽哲仁波切有關兒童教育的開示進行反思,分享心得。繼上期新加坡“藍獅幼兒園”後,本期我們介紹紐約哈德遜河谷的中道學校(Middle Way School)。成立於2017年的中道學校是該地區的首批佛教預科學校之一,學校的使命是:運用基礎的佛教教法和傳統,以及最前沿的兒童發展、神經系統科學和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具備智力、信心、戒律,懂得緣起,懷有利他的根本發心,為進入現代世界做好準備。

欽哲基金會近年來開展和設立了若干兒童教育計畫和學校,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其在此領域的影響力,我們特辟“菩提種子”通訊專欄,邀請這些教育計畫和學校的代表來介紹他們的運作和體驗,並特別對應於宗薩欽哲仁波切有關兒童教育的開示進行反思,分享心得。繼上期新加坡“藍獅幼兒園”後,本期我們介紹紐約哈德遜河谷的中道學校(Middle Way School)。成立於2017年的中道學校是該地區的首批佛教預科學校之一,學校的使命是:運用基礎的佛教教法和傳統,以及最前沿的兒童發展、神經系統科學和科技領域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具備智力、信心、戒律,懂得緣起,懷有利他的根本發心,為進入現代世界做好準備。

「因為他們將孩子送進一所佛教學校,我想他們會想要了解[我們持有]哪種價值觀和信仰、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等等,所以——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所有事物都受制於時間、事物並非如它顯現的那樣、事物都是取決於緣起、你是你自己的主人。」 ——宗薩欽哲仁波切

對於剛開始接觸中道學校這類佛教學校的家長,向他們介紹佛法的關鍵在於,要以一種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現佛教的理念和修持。我們的大部分學生剛來學校時,與佛教並沒有什麼正式的關係。雖然這些家庭的哲學和心靈背景可能與佛法有所重疊,但我們只要求他們帶著真誠的好奇心和開放的心靈。

對於初次學習佛教思想和方法的學齡兒童來說,家庭延展的一個目標是分享他們的孩子正在學習的內容、並確保家長能夠同步學習。除了探索冥想技巧,我們還為家長們創造了一系列的機會,來學習和體驗孩子們在學校接觸到的概念。

2023年秋季,學生和家長一起聆聽Shugen老師情緒處理和行禪的演講。

每周,家長們都被邀請參加一個冥想小組,由來自不同傳承的經驗豐富的帶領人輪流主持。在這一小時中,父母可以學著和他們的孩子一樣:這是一種坐禪和行禪的入門體驗,覺知他們自己的身體、意識、情緒和感知中發生了什麼。我們在校園相聚,家長們可以聽到正在參加上午課程的孩子們在唱歌、或遊戲互動。這個共享空間讓學生通過瞥見父母的參與來自然地體驗冥想練習。這也讓家長們能夠把他們對於孩子們體驗的覺知,融入到他們對當下剎那的全景觀照中。

「作為一名中道學校家長,我真的很享受有機會和我的孩子一起當學生。每周的冥想讓我重整了與恆常想法的關係。我真的很喜歡這種對話的方式,而且我很喜歡這種育兒的關係。每個冥想帶領人都有一種獨特的方式,將每一個想法凝練成低調的簡單。這所學校似乎吸引了有天賦的老師,他們可以把偉大的想法融入到閃亮的發現時刻——適合任何年齡的熱心學習者。」 ——中道學校家長

2022年,中道教育(Middle Way Education,MWE)開發了一套名為“五種智慧之道”的架構,以幫助中道學校提供多樣化的內容,並鼓勵家長的參與。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選擇加入自己最喜歡的學習模式。

此架構對應於中道教育的“五大學習領域”(MWE Five Domains of Learning),其最初由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Boulder)的東方大日學院的創始者們開發,並由中道學校加以改進和擴展。

五種智慧之道
金剛部|智慧|哲學
寶生部|豐富|人文科學
蓮花部|藝術|傳播學
業部|活動|具象化
佛部|空間|冥思

結合他們各自的經驗、興趣、日常安排和學習風格,我們嘗試在智慧之道的不同節點迎接家長們。

家長們可以選擇從任何一個起點接近佛法,而許多人會全程參與。我們提供了線上禪修、活動實踐、非暴力溝通討論會、基於佛法理念的育兒講座、毛筆書法課程、參觀當地佛教廟宇和寺院、讀書俱樂部、播客討論等等。最終,我們不會要求家長成為佛教徒。我們只要求他們為了孩子的全面學習而參與進來。

「我剛來中道學校時,對佛教幾乎沒有任何瞭解,但出於好奇,我開始嘗試中道學校為家長提供的一些資源。我越深入,就越瞭解『重新想象教育可以是或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重要性和深度,[體會到]佛教視角可以使我的育兒過程變得如此充實豐富。不僅如此,它還很有趣!這裡提供了如此不可思議的財富,我認為很多家長可以從這些探索中真正受益。你們的工作太珍貴了。『謝謝你』甚至遠不足以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你們正在積極參與幫助未來!」 ——中道學校家長

現代的家長們無論是外出工作還是家庭主婦/主夫,亦或身兼兩職,他們都非常努力。美國的社會充滿了各種壓力、競爭和焦慮。我們的目標並不是要求他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希望能夠提供一些引起共鳴和激勵的輕鬆接觸。通過雙方的聯合探索發現,來銜接學校教育和家庭學習,家長的學習構成了圍繞學生的教育閉環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長們實地考察當地噶瑪三乘法輪,一座噶舉派的佛法中心和寺院。

在中道學校,我們相信佛教的傳播不是通過皈依或改宗,而是要通過磁場吸引潛移默化。在每一個接觸佛法的機會中,我們都穿插問答時間。這樣,父母可以就自己的體驗和他們的孩子在課堂中的體驗提出詢問。他們開始獲得一種關於佛法的具象化感受或感覺,而這正是佛法修持的核心。

因為他們將孩子送進一個佛教學校,我想他們會想要瞭解[我們持有]哪種價值觀和信仰、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等等,我總是在說……不要從 “不要吃肉、要持咒、要買個佛像”開始,尤其是,絕對不要一開始就做前行(ngöndro)。因此[在開始階段]——一切和合事物皆無常、所有事物都受制於時間、事物並非如它顯現的那樣、事物都是取決於緣起、你是你自己的主人……然後,你們也應該足夠勇敢地告訴他們,佛教徒不相信上帝是造物主,……在佛教中,道德不在駕駛員的位置上,道德是乘客,智慧才是駕駛員。而智慧是什麼?智慧就是了知實相。——宗薩欽哲仁波切

雖然家長們來自不同的背景——無論是有宗教背景者、不可知論者或是無神論者——對佛法的修持或學習並不會違背或否定其他道途。相反,所有的道途和觀點都可以被包含在對修持者自身最合適的道途中。儘管佛教是無神論,但我們對他人的觀點和信仰持開放態度。更為重要的是探索、寬容、開放和保持好奇,並培養“不傷害”的佛教理念,以及探索精神、樂於助人、智慧和慈悲。

“五種智慧之道”的必要之處是從不同傳承選擇協調員——最好是不同的種族、性別、年齡、外形和體型。在傳播法教精要的服務過程中,我們渴望打破父權制、性別歧視和不容異己。家長們有機會看到以多種方式示範的禪修,他們可以學習不同的教學風格和示範。我們也鼓勵他們訪問當地的佛法中心:例如禪宗中心、金剛乘中心、梅村傳統中心等等。

我們從工作中了解到,對於初學者來說,重要的是要知曉禪修的確是法道的核心。然後要參與禪修、超越抽象的理論。要熟悉禪坐、安住、休息內心並保持醒覺、什麼也不作——這在一開始是極具革命性的。

雖然我們在許多聚會中都討論了佛教的概念和理論,但僅有理念會導致偏離佛法核心與目標的風險。培養覺知(對孩子們,我們會說注意、觀察、感覺……)能夠催生同理心、導向智慧和慈悲。在探索的道途中,通過休息、注意和傾聽,理想情況下我們會變得更加開放和具有好奇心。

這就是為什麼佛教包含了所有其它的道途或生活方式。它不是一種教條,而是一種探詢和行動的方式,有助於發現內在關聯、無常、因果,並加深我們對於他人以及一切體驗的興趣。為他人——包括中道學校的員工、家長和學生——介紹佛法和禪修是一種榮幸和喜悅。對於這項正在進行的對話與探索,我們鞠躬致敬。

題圖:芭芭拉·巴什(Barbara Bash)的大毛筆書法課(軀體和視覺冥想)。
所有照片均由中道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