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度康卓榮獲2024年度欽哲基金會終身成就獎
身為巴西、烏拉圭和智利恰度寺(Chagdud Gonpa)的精神導師和欽哲基金會的顧問,恰度康卓(Chagdud Khadro)一直不知疲倦地致力於利益眾生的工作。為了表彰她對佛法的貢獻與承擔,欽哲基金會授予恰度康卓2024年度欽哲基金會終身成就獎。這個獎項過往的獲獎者包括艾瑞克·貝瑪·昆桑(2022)、尊貴的吉隆坡法光法師教授(2015)和彼得·史基林教授(2012)等。
成立於2011年的終身成就獎是欽哲基金會所頒發的最高殊榮,獎金為30,000美元,目的是表彰對保存和弘揚佛法不遺餘力、並持續不斷進行利生事業的個人。宗薩欽哲仁波切親自領導該獎項的評選委員會。
康卓收到獲獎消息時正在中國的五台山朝聖。「我驚呆了,然後有點不知所措,回想著我的上師們、尤其是恰度仁波切(Chagdud Rinpoche,1930–2002)的加持,還有僧團的支持,完全是他們令一切成就成為可能」,康卓說:「我用了一整個下午來祈願,願我能夠光輝這個獎項的意旨。在這個滿溢著文殊菩薩悲心與智慧的地方收到這個消息,真是太吉祥了。對我來說,宗薩欽哲仁波切就是文殊菩薩,這讓我充滿信心和信任。」
康卓出生在美國,在家名為簡·戴德曼(Jane Dedman)。1977年她的印度之旅令她對佛法產生了興趣。幾個月後,當她在尼泊爾博達大佛塔附近祖古鄔金仁波切的寺院,參加頂果欽哲仁波切給予的一系列灌頂時,遇見了恰度仁波切。在簡的鼓勵之下,恰度仁波切在18個月後抵達美國,不久之後,他們在加州成婚。仁波切在一開始就說過,這絕不是一場「護照婚姻」,在接下來的23年里,他們在充滿活力的家庭生活中,保持著穩固的師生關係。
上個世紀80年代,恰度仁波切和康卓居住在仁波切和他的學生們在俄勒岡州和加州建立的佛法中心。自90年代初起,仁波切開始在巴西教學,1994年,他們在巴西南里奧格朗德州(Rio Grande do Sul)購買了土地,建造了恰度寺康卓林(Khadro Ling,意為:空行洲),這是南美洲有史以來第一個傳統藏式風格的佛教寺院。1997年,簡領受了「恰度康卓」這個名號,當時恰度仁波切任命她為上師,並給予她明確的授權。然而,在仁波切生前,康卓很少教學。直到2002年11月,康卓在她嚴格閉關進行到第18個月的時候,收到了恰度仁波切圓寂的消息。閉關在那個早晨嘎然中止,也預示了康卓職責的徹底轉變。
作為南美恰度寺諸多事業的精神導師,康卓負責維護恰度仁波切傳下的精神傳承、授權邀請來訪的老師,並與恰度寺的其它喇嘛和指導老師密切協作,負責法事、教學和閉關。目前,康卓自己也定期給予教學和灌頂。她在恰度寺內的教學和灌頂是為了僧團的主要修持,而當她訪問其它僧團時,她的教學主要是有關臨終關懷和死亡時的遷識(藏語:’pho ba,即:頗瓦)、金剛乘的前行(ngöndro)、以及依據龍欽巴的《心性休息(Finding Rest in the Nature of the Mind)》中詳盡解釋的一種範式來培養四無量心。康卓說,長期以來,龍欽巴的這部論著一直是她自己修心的指導。當人們向她尋求指導和建議時,她總是試圖鼓勵她在這些人身上看到的那些素質和事業。「他們可能覺得有點令人失望——這可能不是他們期望要從一位上師那裡獲得的東西」,她說:「但是佛法本身從不令人失望——對此我極具信心,而且我祈願具備更多的善巧方便。」
「我們很榮幸地頒發欽哲基金會最高獎項——終身成就獎——給予恰度康卓。恰度康卓是偉大的恰度仁波切的伴侶,她是一名修行者,也是包括恰度仁波切本人、頂果欽哲仁波切和敦珠仁波切在內的諸多上師大德的弟子。如今,恰度康卓既是一位天才的老師,也是一位能夠激勵他人的優秀領導者。她的出現,以及像她一樣的眾生的出現是一個巨大的安慰,讓我們期望佛法,特別是金剛乘,能夠繼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生存下去。願恰度康卓長壽安康,願她的佛行事業繼續蓬勃發展,願她的所有願望都能實現。」
——宗薩欽哲仁波切
從2002年開始,康卓還指導了幾個佛法相關的建築計劃,包括在恰度寺康卓林完成蓮師淨土「桑多巴日」(zangs mdog dpal ri,即:銅色吉祥山)和21度母壇城的建設,其中「桑多巴日」由眾多喇嘛、僧團志願者和藝術家大力協作完成,2008年由宗薩欽哲仁波切開光。
恰度寺森給宗(Sengue Dzong)是位於烏拉圭的一座宏偉寺院,坐落在依著草原的地勢綿延起伏的長長山脊之上,由一位慷慨的功德主建造,吸引了講西班牙語的僧團。「森給宗已經有了《甘珠爾》(藏傳大藏經中記錄的佛的教法)經文、佛陀和觀音菩薩的塑像,還有唐卡」,康卓說:「我現在的願望就是建造十六阿羅漢的塑像。據說,有阿羅漢在場,再加上持誦祈願文,一定能聚集僧團。」在烏拉圭,一些堅定的修持者已經圓滿了金剛乘前行,正在鼓勵其它人也這樣做。
「這些建築計劃教導了我很多關於在這個物質世界的展現」,康卓繼續說道:「這從來都不容易,不僅要操心技能和資金,還要負責接下來的維護。我父親曾經是一位工程師,負責監督超級油輪的建造和維護——這二者當中,維護更費心力。他向我灌輸了照顧事物的價值所在。此外,要有耐心,並祈願通過修持和加持,這些佛教建築的利益能夠持續增長。」
康卓也有研究、寫作和編輯方面的背景。在上世紀70年代前往亞洲之前,康卓曾在一家咨詢公司擔任研究員,負責住宅犯罪方面的政府研究,並為幾家雜誌擔任自由撰稿人和事實核查人員。她為《奧杜邦(Audubon)》雜誌覈實的兩篇關於環境問題的文章獲得了調查報道類的國家雜誌大獎。在康卓以後的佛法中心事業中,這些經歷被證明是有用的,因為她後來成為了恰度寺蓮花出版社(Padma Publishing)的主編,和譯者理查德·巴倫(Richard Barron)等人一起,合作出版了很多成就法的譯本,包括敦珠林巴的《無修之佛果(Buddhahood Without Meditation)》,和龍欽巴的《七寶藏(Treasuries)》。在恰度仁波切的指導下,她還撰寫了恰度仁波切的自傳《舞之主(Lord of the Dance)》、並將他的前行、紅度母、和頗瓦教學編輯成指導手冊。
最近,向孩子們傳授佛法已經成為康卓的心頭要務。恰度寺康卓林有一群非常熱誠的年輕佛弟子,他們積極參與諸如金剛舞之類的佛法活動。恰度寺曾經建立了一所專注於佛教價值觀的學校,由於資金問題,不幸被迫關閉,但它的課外項目如同一顆種子,成長為如今的康卓林「佛陀營(Buda Camp)」——這是一個兒童和青少年佛法營,2025年1月正在舉辦第三次活動。
「孩子非常善於接受佛法,這就像澆灌植物,看著它們蓬勃生長」,康卓這樣說道。去年,只經過了幾天的排練,佛法營的成員們就演出了一部獨幕劇。這部劇作基於《神通遊戲經》(亦稱:《普曜經》、《方廣大莊嚴經》,是講訴佛陀生平故事的經文)中的章節,講述的是即將成佛的喬達摩‧悉達多在獲得證悟之前,被魔羅的女兒們和惡魔引誘的故事。他們的演出包含魔羅的女兒們表演的非常精彩的印度寺院舞蹈、和一群惡魔的狂野混戰,深深吸引了作為觀眾的修行者和家長們,而表演者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成佛之前的悉達多的勇氣。
2025年1月的佛法營活動主題是「佈施」——佈施有很多種形式,包括寬容、深入地傾聽和供養。開發這個主題的過程也涉及到如何善用金錢,康卓將欽哲基金會頒發給她的部分獎金提供給佛法營的年輕法友,讓他們討論和規劃如何利用它來利益其他年輕人。她很想知道,他們認為哪些類型的計劃或項目對佛法很重要。
在1月康卓也將迎來她的79歲生日。「像我這樣年紀的人很少有機會啓動新計劃、獲得新鮮活力的源泉」,她說,「我打算努力和快速地工作,並與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協作,包括與更大範圍的知識淵博、有創造性的教育者協作。我作為中道教育的董事會成員以及參加其他佛法活動時認識了這些教育者,讓我們看看還有什麼是我們可以做的。」
題圖:宗薩欽哲仁波切與恰度康卓在巴西里約熱內盧,2024年12月,攝影:Renato Par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