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更語言搜尋
選單
  • 我們是誰
  • 佛行事業
  • 我們的工作方式
  • 閱覽室
  • 護持基金會
  • 申請資助

Who We Are

  • 我們是誰
    •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
    • 欽哲團隊
    • 年度報告
    • 欽哲壇城

What We Do

  • 佛行事業
    • 核心工作
      • 學術發展
      • 兒童教育
      • 護持傳統佛學院
      • 護持修行者
      • 佛法教師培訓
      • 佛典保存
      • 傳統和遺產
      • 佛典翻譯
    • 直屬計畫
      • 欽哲願景計畫
      • 圓滿法藏·佛典漢譯計畫

How We Work

  • 我們的工作方式

Where We Work

  • 我們的足跡
    • 我們的地圖

Additional

  • 閱覽室
  • 活动
  • 奬學金與奬助金
  • 奬項
  • 護持基金會
  • 聯繫我們

加入我們的行列

  • 閱覽室
  • /
  • 智慧之語
  • 閱覽室
  • /
  • 智慧之語
智慧之語No. 5

仁波切談身份認同

2021年5 月4日
2021年5 月4日
作者為 maryann
一個年輕女子的側影,被一幅畫了脊柱通往大腦的插圖所覆蓋。

此時此刻,佛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有力、必要。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許多科學家和思想家都認為,21世紀苦難的最大成因是來自身份認同的苦難。

宗薩欽哲仁波切

透過「智慧之語」系列,我們繼續和您分享仁波切關於「身份」和「自我」的一些想法;佛教也經常討論這兩個概念。隨著人工智能和虛擬連結的加速發展,仁波切反思了我們將如何在未來定義自己,並告訴我們,今時今日,佛陀的智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突然間,很多人都意識到我們是多麼的脆弱,這是一件好事。相隨而來的是一無可避免的挑戰,那就是我們將要面臨的身份認同危機。
我認為從世俗的角度來看,有一種無關緊要感正在增強。曾幾何時,你可能是位醫生、護士、畫家或佛教老師,但現在,機器將逐漸做得更好、更精確。那麼,我們是誰?這就是佛法的智慧和方便將佔上風的地方。

仁波切提醒我們,這些關於自己的「故事」,這些我們認為定義自身的故事以及我們所依賴的身份——如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老闆、詩人或對沖基金經理的概念,將來可能會有所不同。我們的孩子將面臨一種新型態的焦慮,身而為人也許將有全新的定義。下一代可能會問一些問題,例如,我對這個世界有何意義?

不久,我們將被迫要認真思考「身份」及「自我」、我們是誰和我們的使命。我不知道「使命」是否是正確的詞,或者說是生命的意義等等。我們需要為此做準備。我們需要使人們理解、欣賞並被佛法、佛陀的教法所吸引。為此,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包裝。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與下一個世代談論佛法。

我們希望您將繼續思考仁波切的話語,並和我們和其他人分享您的想法。

透過「智慧之語」系列,我們繼續和您分享仁波切關於「身份」和「自我」的一些想法;佛教也經常討論這兩個概念。隨著人工智能和虛擬連結的加速發展,仁波切反思了我們將如何在未來定義自己,並告訴我們,今時今日,佛陀的智慧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突然間,很多人都意識到我們是多麼的脆弱,這是一件好事。相隨而來的是一無可避免的挑戰,那就是我們將要面臨的身份認同危機。

我認為從世俗的角度來看,有一種無關緊要感正在增強。曾幾何時,你可能是位醫生、護士、畫家或佛教老師,但現在,機器將逐漸做得更好、更精確。那麼,我們是誰?這就是佛法的智慧和方便將佔上風的地方。 

仁波切提醒我們,這些關於自己的「故事」,這些我們認為定義自身的故事以及我們所依賴的身份——如中國人、美國人、歐洲人,老闆、詩人或對沖基金經理的概念,將來可能會有所不同。我們的孩子將面臨一種新型態的焦慮,身而為人也許將有全新的定義。下一代可能會問一些問題,例如,我對這個世界有何意義?

不久,我們將被迫要認真思考「身份」及「自我」、我們是誰和我們的使命。我不知道「使命」是否是正確的詞,或者說是生命的意義等等。我們需要為此做準備。我們需要使人們理解、欣賞並被佛法、佛陀的教法所吸引。為此,我們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需要學習如何包裝。我們需要學習如何與下一個世代談論佛法。

我們希望您將繼續思考仁波切的話語,並和我們和其他人分享您的想法。

 

文章導航

系列的上一篇文章
璀璨的夕陽從海洋上空開始落下,遠處看見雲彩
  • 護持修行者
  • 智慧之語
No.4

仁波切談佛教與現代化

2021年4 月1日
作者為 maryann
最近,仁波切一直在談論在這個科技和新媒體的時代要如何教授,修持和交流佛法。他重申佛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能與普羅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產生共鳴的語言和形象來介紹佛法。
閱讀更多
系列的下一篇文章
一個女孩站在一片草地上。 背景很模糊,但顯示了一些樹木和建築物,以及建築物後面明亮的陽光。 女孩面向建築物,似乎正在轉身。 她的腳趾互相指向,手裡拿著一根魔杖,魔杖中冒出十幾個頭部大小的大氣泡,漂浮在她周圍。
  • 護持修行者
  • 智慧之語
No.6

你是你自己的主人

2021年7 月7日
作者為 maryann
仁波切近來一直表示欽哲基金會與同修法友可以嘗試新的做法來接引年輕人,並且激發他們對佛教智慧與修持的興趣。
閱讀更多

加入我們的行列

  • 印度欽哲基金會
  • 欽哲壇城
  • 聯繫我們
  • 護持基金會
  • 奬學金與奬助金

語言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Português
  • facebook
  • instagram
  • vimeo
  • youtube
  • linkedin
  • facebook
  • instagram
  • vimeo
  • youtube
  • linkedin
  • 私隱政策
  • COOKIE偏好設定
© 2025 Khyentse Foundation
Close Menu
關閉

選擇語言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Português
關閉

選擇語言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Português
  • 護持基金會
  • 申請資助
Close
欲了解更多 請瀏覽我們的捐款頁面。
Close
Close